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0:26:07  浏览:90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试行)》的通知(马市容[2006]18号)《2006年第5号》



各广告公司、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美化市容市貌,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审批行为,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同意(马府法函[2006]03号),现将《马鞍山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马鞍山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试行)



第一条 为确保本市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有序,维护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指导户外广告设置行政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省市有关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市户外广告设置行政许可自由裁量的技术依据。

第二条 本标准所指户外广告包括:

(一)利用城市户外场所和空间设置的条幅、广告牌、标牌、招牌、指示牌、指路牌、橱窗、灯箱、电子屏幕、实物模型广告等;

(二)在街头开展的宣传、咨询、演出、服务等各类活动;

(三)张贴、涂写、刻画、散发标语、启示、信息、印刷品、宣传品等;

(四)利用车、船等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

(五)利用气球、飞行伞、飞艇等升空器具悬挂、绘制广告;

(六)沿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店铺新建、改建、扩建、维修门头招牌、店名、字号等;

(七)其他利用户外媒体设置的广告。

第三条 户外广告设置不得影响他人通风、采光,不得影响周围区域空间效果,须在外形、色彩、规格等方面与周围环境协调。

在同路段连续设置的,应做到统一规格、整齐美观。

第四条 重点区域设置的,应与景观灯光照明相结合,原则上不得设置和使用无光源的广告设施。

第五条 不得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设置广告。具体是指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交通信号设施;

(二)交通指路牌;

(三)交通标志牌;

(四)交通执勤岗位设施;

(五)人行道隔离栏、车行道分离栏、交通护栏;

(六)道路、桥梁、隧道收费口防撞墙;

(七)其他不得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设置广告的情形。

第六条 不得影响市政公共设施设置户外广告。具体是指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公交站牌(公交候车亭除外)、出租汽车搭乘牌及消防栓、邮筒、电话亭等设施5米范围之内;

(二)影响地下管线、高压电力架空线安全运行范围内;

(三)过街地道、公路收费口和高架道路等人和车流出入口10米范围内;

(四)在城市道路、公路交叉路口停车线后50米范围内,或距道路交叉路口自切点起50米以内设置商业性广告的;

(五)在车行道上空5.5米以下以及道路宽度3.5米以内。

(六)其他不得影响市政公共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情形。

第七条 不得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者建筑形象设置户外广告。具体是指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环雨山湖内侧设置大型高立柱广告的;

(二)在透空围墙上设置影响其透空功能的;

(三)在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及其周围设置的;

(四)在建筑外墙设置广告遮挡建筑物特色装饰细部的;

(五)在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窗间墙、窗肚墙设置霓虹灯、灯箱、电子显示屏的;

(六)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驻地出入口两侧20米范围内设置的;

(七)在城区内使用铁皮、木条等制作的简陋广告;

(八)在橱窗广告上覆盖宣传海报或织物。人体模型广告不着装;

(九)控制在广场设置商业性户外广告。

(十)其他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建筑形象的情形。

第八条 不得在县级以上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现代建筑、纪念性建筑物与古建筑、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设置商业户外广告。具体是指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大楼及其围墙;

(二)市、区公安局、国家安全局、检察院、法院机关大楼及其围墙;

(三)军事机关大楼及其围墙;

(四)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建筑及其建筑控制地带;

第九条 不得利用行道树或者损毁绿地设置户外广告。具体是指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依附于行道树或者影响行道树生长;

(二)损毁绿地及绿化设施;

(三)遮挡绿化景观;

(四)其他利用行道树或者损毁绿地的情形。

第十条 户外广告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当符合下列安全、质量标准:

(一)广告设施应由具备建筑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图纸应加盖设计出图章;并应由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按图施工,施工还应按规定实施监理;

(二)设置广告设施,其荷载按GB50300规定执行;

(三)广告设施采用钢结构的,按CECS148:2003规定执行;

(四)设置广告设施应根据其所处环境,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按GB50057规定执行;

(五)广告设施用电应采用低压配电,按JGJ/T16规定执行;

(六)广告设施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应确保连接可靠、牢固安全。连接埋置固定部位应和连接件等强度;

(七) 广告牌距离相近干管线的净距离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第十一条 条幅广告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禁止在主干道设置商业过街横幅。

(二)禁止在户外广告设置主管机关规定禁止设置的区域内设置;

(三)条幅的底色不得使用白色;

(四)禁止利用建筑物或构筑物设置巨幅;

(五)禁止在建筑物门头上下沿设置横幅;

(六)其他市政府禁止设置的区域内设置。

第十二条 在道路上设置广告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实物造型广告设施的宽度不得大于人行道宽度的四分之一;

(二)沿主要商业街人行道设置的,纵向间距不得小于25米;沿其他城市道路设置的,纵向间距不得小于50米;

(三)立杆式广告立杆外缘距人行道侧石不得小于0.4米,且不得大于0.9米;牌面底部离人行道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2.2米;牌面外缘距人行道侧石不得小于0.2米;牌面(单面)面积不得大于2.5平方米,单边长度不得大于2米,厚度不得大于0.3米。

(四)底座式广告底座和牌面外缘距人行道侧石不得小于0.4米,且不得大于0.9米;底座和牌面的总高度不得大于2.5米;牌面(单面)面积不得大于3平方米,厚度不得大于0.3米;

(五)依附于灯杆、电杆等的广告,其牌面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3.5米;

第十三条 在建筑物顶部设置的户外广告,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限制在居民住宅顶部、坡屋顶、造型独特的建筑顶部以及高度超过16层以上(或50米以上)的建筑物、构筑物上设置户外广告;

(二)禁止在建筑物顶部叠加设置户外广告;

(三)不得妨碍相邻居住建筑的日照;

(四)广告设施底部构架不得裸露,应用与建筑物色彩相协调的材料予以遮挡;

(五)广告设施的总高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建筑物层数或高度 广告设施的最大总高度

<3层(10米)   3米

≥3层(10米 )~≤8层(24米 ) 6米

>8层(24米 )~≤16层(50米 ) 8米

(六)广告设施版面底部与女儿墙顶部距离:高度在24米以下的建筑,户外广告板面底部与女儿墙顶部距离,不得大于0.3米;高度在24米以上、50米以下的建筑,户外广告板面底部与女儿墙顶部距离,不得大于0.5米。

第十四条 平行于建筑物外墙设置广告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确需在建筑外墙面上镶嵌招牌等户外广告的,应在单体设计时预留广告设置位置;

(二)广告版面不得超出建筑物外墙;

(三)广告的设置高度不得超过屋顶高度,广告突出墙面的距离不得超过0.5米,其突出墙面的部分不得妨碍交通。

第十五条 垂直建筑物立面设置广告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垂直于建筑物立面的广告,其底部离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5米;

(二)广告设施的高度不得大于12米且不得超过屋顶高度;

(三)沿路建筑紧贴或者压占建筑红线的,广告牌外缘挑出距离不得大于0.8米;

(四)沿路建筑退让建筑红线的,广告牌外缘挑出距离不得超过2.5米;沿路建筑退让建筑红线距离不足1.5米的,广告牌外缘挑出距离不得大于1.5米。

第十六条  开展户外广告活动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坚持市容景观、交通秩序和经济繁荣相统一的原则;

(二)不得在街头散发印刷品、宣传品等;

(三)在人流量较大的或者宽度小于3.5米的人行道不得开展广告活动;

(四)城市主干道两侧禁止开展商业性演出活动。

第十七条 设置门头招牌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体量大小应与附着的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兼顾城市美化、亮化的视觉效果。同一路段或同一建筑物门头招牌设置应统一规格,其上下沿、下沿距地面距离以及前伸距离等应取齐;

(二)禁止依附在违法建设上设置,禁止在擅自改变使用用途的建筑物上设置;

(三)一店一牌,一单位一牌,不得重叠设置;

(四)二层以上为不同商家,应以一楼为主设置,二楼以上设立竖向立式招牌;

(五)不得设置在本单位自有或租赁的建筑控制地带以外的场地和空间;

(六)门头招牌只限宣传注册名称、字号和标志,不得含所经营商品的品牌名称、经营范围等;

(七)应配合设置装饰性景观灯光照明设施;

(八)设置前伸距离不得超过0.40米,设置高度不得低于2.4米;

(九)不得在道路上生根立柱;

(十)后方无阻风体的,应设置成钢性外框,底层应加设钢性底板等。

第十八条 利用公交候车亭设置广告,广告不得超出候车亭范围,不得有碍乘客观看站牌,不得影响人流交通的顺畅。

第十九条 设置机动车车身广告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车头正面、前后挡风玻璃不得设置广告;

(二)禁止设置卡车式宣传车。

第二十条 依附于桥梁上设置广告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占用面积不得超出桥梁上下缘或超过护栏高度,不得破坏桥梁结构;

(二)设置于桥梁墩体上的,须紧贴墩体,不得外延,不得妨碍交通;

(三)禁止在城市立交桥控制地带、引桥、人行天桥的阶梯、护栏上设置。

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置许可时间的规定:

(一)条幅设置许可时间为10天;

(二)开展宣传、咨询、演出、服务等各类户外广告活动许可时间不超过7天;

(三)氢气球、彩虹门等设置许可时间不超过7天;

(四)利用车、船等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广告的,设置许可时间不超过1年;

(五)门头招牌、广告牌、标牌、招牌、指示牌、指路牌、橱窗、独立灯箱、电子屏幕、实物模型广告等设置许可时间不超过3年;

(六)工程造价超过10万元以上的,设置许可时间不超过5年。

第二十二条 本标准未规定的新型广告类型,参照相近类型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标准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标准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银洲湖纸业基地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银洲湖纸业基地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

江府办[2010]80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银洲湖纸业基地发展扶持办法》业经市政府十三届六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十六日

银洲湖纸业基地发展扶持办法



第一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依托银洲湖纸业基地加快打造千亿造纸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江府办[2009]84号)精神,为加快银洲湖纸业基地的发展,确保目标任务能按时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专项财政扶持政策:

(一)在我市重大项目税收分享机制未出台前,在本办法有效期内,纸业基地内新上企业所产生的税收上缴市部分,以及增资扩产项目按所产生的税收比上年增加额上缴市部分,由市作专项资金补助给双水镇,用于纸业基地公共设施建设。

(二)新会区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纸业基地专项扶持资金。

(三)本办法有效期内新上项目(含增资扩产)的土地出让金全额留成给双水镇,农业土地开发资金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专款专用。

(四)上述扶持资金只能用于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金所包含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除外),账户设在双水镇政府,收支情况报新会区财政局备案监管。

第三条 实行环保扶持政策:

(一)环保指标重点向纸业基地倾斜,市、区在分配环保排污总量指标时,优先考虑纸业基地的需求。

(二)除纸业基地外,江门市辖区内其它地方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造纸、制浆企业,不再分配用于造纸及相关纸业配套项目的排污指标。

(三)江门市辖区内需搬迁的造纸企业必须转移到纸业基地,企业环保排污指标同时转入纸业基地。

(四)目前基地内所有企业及本办法有效期内新上企业(含增资扩产)所上缴的环保排污费,市、区留成部分,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支出范围全额安排用于基地污染防治项目。

第四条 实行土地扶持政策:

(一)市、区在分配建设用地年度指标时,优先考虑纸业基地的需求,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基地具体项目上报省立项,使用省用地指标。

(二)纸业基地在具体项目用地报批时,市国土资源局落实专人跟进,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第五条 实行收费优惠政策:

(一)除国家、省属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政策规定不能减免的地方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外,属市、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各有关行政单位在投资项目办理申报手续时直接免收。应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

(二)享受收费优惠的范围:本办法有效期内落户纸业基地的造纸、制浆、纸制品企业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新上的公共配套项目。

第六条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确保纸业基地用电、用水、用汽等的需求,并执行规定范围内的最低收费标准和不高于同类型纸业基地的收费标准。

第七条 对优质项目,实行个案处理,给予进一步的优惠扶持,具体由双水镇与投资者洽谈商定后报上级审批实施。

第八条 本办法暂定5年,即从2010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




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财务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2011年8月1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的《烈士褒扬条例》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施行的《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调整了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为适应有关政策的变化,现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

自2011年8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仍按现行渠道解决。

二、一次性抚恤金计发办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办法仍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民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