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西宁市物业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1:48:39  浏览:978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宁市物业管理条例

青海省西宁市人大常委会


西宁市物业管理条例

(2007年8月22日西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9月28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使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物业管理实行业主自主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物业管理服务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市场竞争、服务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并负责调解物业管理纠纷、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

建设、规划、电力、水务、广电、通信、环卫、园林、公安、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居民委员会依法对辖区内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鼓励依法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协会。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指导和行业自律,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不断创新,促进物业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章业主和业主大会

第七条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以物业的共有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社区建设等因素确定。

(一)分期建设或者两个以上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区域,其设置的配套设施设备共有的,可以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二)物业管理区域已经自然形成且无争议的,可以作为独立的物业管理区域。

(三)已实施物业服务的不同物业管理区域经各自的业主大会同意后,可以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四)零星建设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区域,根据需要与合理原则划分物业管理区域。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向物业所在地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要求。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按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在征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后进行划分,同时在建设规划总平面图上注记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

尚未划分或者需要调整物业管理区域的,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前款的规定,结合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布局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并在建设规划总平面图上注记后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九条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并履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业主、建设单位可以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报告。

(一)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

(二)首套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已满二年,且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总建筑面积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成立首次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只有一个业主的,或者业主人数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业主人数较少的,由业主共同推举召集人,召集人召集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第十一条符合本条例第十条第三款规定成立业主大会条件的物业管理区域,建设单位应当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书面报告,同时提供物业管理区域划分情况、业主清册、建设规划总平面图、物业服务用房配置情况、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归集情况以及首套房屋出售并交付的时间等文件资料。建设单位在3个月内未及时书面报告的,物业管理区域内20%以上的业主可以联名向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要求。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接到建设单位的书面报告或者业主的书面要求后20日内,应当组织业主成立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筹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

第十二条筹备组由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建设单位代表、业主代表9人以上单数组成。筹备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派员担任,业主代表所占比例应当不低于筹备组总人数的2/3。筹备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7日内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筹备组成员名单。  

第十三条筹备组应当做好下列筹备工作:

 (一)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

(二)拟订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和管理规约(草案);

(三)确认业主身份和确定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数;

(四)确定业主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条件和产生办法;

(五)做好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其他准备工作。

前款规定的(一)至(四)项内容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15日前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业主对投票权数等有异议的,筹备组应当在公示期内予以复核。

第十四条筹备组应当自组成之日起30日内,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的成员至少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结束后,筹备组应当在3日内召集业主委员会成员召开首次会议,推选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业主委员会首次会议结束后,筹备组自行解散。业主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业主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五条首次业主大会会议通过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就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及业主委员会的成员资格、人数、议事方式、表决程序、印章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议事活动经费筹集、管理、使用等事项作出约定。

业主大会会议通过的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共有或者共用物业的使用、维护要求;

(二)物业管理区域内各类公共费用的分担;

(三)全体业主及物业使用人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物业管理争议的处理方式;

(五)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的示范文本,由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数,住宅物业的,按其拥有的住宅套数每套计1票;非住宅物业的,按其所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每满100平方米计1票,其中100平方米以下每一房屋所有权证计1票。单个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所持的投票权数,最高不得超过全部投票权数的30%。机动车车库(位)以及依法归全体业主共有的物业,不计投票权。

建设单位未出售的物业按前款规定计算投票权数。

业主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不缴存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可以对其在物业管理中投票权的行使予以限制。

第十七条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

(二)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三)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四)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五)改建和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六)审议决定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权限和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经费收支情况,审议决定业主委员会或者20%以上业主就物业管理公共事项的提议;

(七)改变、撤销业主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八)审议决定依法利用物业共有部位和共有设施设备经营所得收益的使用方案;

(九)评议业主委员会履行职责的情况,并对业主、使用人违反管理规约的行为予以依约处理;

(十)审查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监督其实施;

(十一)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

物业区域内业主较多的,业主可以以幢、单元或者楼层等为单位推选一名业主代表。业主因故不能参加业主大会会议需要由业主代表代为表达意愿的,应当于业主大会会议召开前,将其书面意见提交业主代表,由业主代表代为转交,也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凡需投票表决的,业主的赞同、反对、弃权意见须由业主本人签字。

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前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和议程书面通知业主本人,同时告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业主大会会议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委员会不依法履行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职责的,可以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业主召开业主大会会议。

除业主委员会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召集业主大会会议。

第二十条业主大会决定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四项和第五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出的决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委员会应当将业主大会的决定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委员会应当将业主大会决定的包括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等事项告知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

第二十一条业主委员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三)协调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

(四)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五)根据业主大会授权就涉及全体业主的物业服务纠纷依法进行诉讼;

(六)审议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提出的维修、更新、改造物业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的报告;

(七)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二条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资料向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一)业主大会会议记录和会议决定;

(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三)管理规约;

(四)业主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基本情况;

(五)其他必要资料。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上述资料之日起5日内出具业主委员会备案证明。

业主委员会备案的有关内容发生变更的,业主委员会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将变更部分重新备案。

第二十三条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刻制和使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印章,刻制的印章应当报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四条业主委员会产生后,建设单位应当向业主委员会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五条经业主委员会过半数成员或者20%以上业主提议,要求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的,由业主大会会议作出决定,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二十六条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业主大会会议通过,其业主委员会成员资格终止。

(一)因物业转让、灭失等原因不再是业主的;

(二)无故缺席业主委员会会议连续三次以上的;

(三)因疾病等原因丧失履行职责能力的;

(四)有犯罪行为的;

(五)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大会提出辞职的;

(六)拒不履行业主义务的;

(七)业主委员会成员在本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中任职或兼职的;

(八)其他原因不宜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的。

业主委员会成员资格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3日内将其保管的有关财务凭证、档案等文件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财物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第二十七条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前60日内,应当召开业主大会进行换届选举。

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未换届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该物业管理区域内指导业主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进行换届改选。

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产生后,原业主委员会应当在10日内将其保管的有关财务凭证、档案等文件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财物予以移交。

第二十八条因物业管理区域调整等原因需要解散业主大会的,在解散前30日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召开业主大会会议,推选业主代表。业主代表、业主委员会代表、物业服务企业代表、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表组成清算组,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物业主管部门监督下,做好全体业主共有的财产清算工作。

第二十九条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业主大会决定。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布,并接受业主的监督。

第三十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

第三十一条业主委员会超越职权作出的决定,给业主或者物业服务企业造成损失的,由签字同意该决定的业主委员会成员承担赔偿责任。未经业主委员会会议通过,业主委员会成员擅自做出的决定由作出该决定的成员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章物业管理服务

第三十二条提倡建设单位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前期物业服务,并签定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投标人少于3个或者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住宅物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非住宅物业,经区、县物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时限完成前期物业服务的招标投标工作:

(一)新建现售商品房项目应当在现售前30日完成;

(二)预售商品房项目应当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完成;

(三)非出售的新建物业项目应当在交付使用前90日完成。

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在销售房屋前,应当参照市物业主管部门提供的示范文本制定业主临时管理规约,并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附件。临时管理规约应当报区、县物业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载明的建设项目平面布局图和物业管理区域划分文件、物业管理区域内归全体业主共有的物业部位和设施设备。

第三十四条新建物业管理区域内,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房屋总建筑面积3‰的标准配置包括物业服务企业用房和业主成员会议事活动用房的物业服务用房。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不足2万平方米的,物业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应低于60平方米,其中物业服务企业用房不低于40平方米。房屋总建筑面积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建筑物面积计算。

物业服务用房应当在地面以上并具备水、电等基本使用功能。

物业服务用房配置不符合本条前两款规定的,规划、建设、物业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有关证件或者不予登记。

物业服务用房不得抵押、交换、买卖,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十五条从事物业服务的企业,应当依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并按规定聘请相应专业服务人员担任物业服务项目经理或者相关专业服务工作。

在本市行政区域外注册的物业服务企业需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的,应当向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统计报表抄报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

本市实行物业服务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事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专业单位报告。

第三十六条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管理项目,应当对共有部位及其相应的档案进行查验,并办理书面移交手续。发现共有部位与原设计方案不符或者有质量问题的,应当书面告知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委员会;并按照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与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委员会办理相应手续。开发建设单位、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

第三十七条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

(一)按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收取费用;

(二)劝阻和制止违反社会公德、管理规约和物业管理制度的行为;

(三)委托专营公司承担专项物业管理业务;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八条物业服务企业的义务:

(一)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物业服务,并接受业主咨询和监督;

(二)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三)执行物业服务等级标准和物业服务收费等级标准;

(四)每半年公布一次涉及业主的共有维修设施设备费用分摊和其他物业服务代收代支费用情况;

(五)合同终止之日起30日内,应当与业主或者有关单位结清债权债务,并移交物业服务用房及有关资料、设施、设备;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九条物业服务合同由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其内容由双方约定,一般包括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物业的基本情况;

(三)物业服务事项和服务质量要求;

(四)物业服务费的标准和收取办法;

(五)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六)物业服务用房的管理和使用;

(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八)合同期限;

(九)违约责任;

(十)解决争议的办法;

(十一)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四十条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收费标准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住宅类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业主管部门根据物业服务等级标准制定相应的基准价及浮动幅度,并定期调整和公布。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由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根据政府公布的指导价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非住宅类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服务标准等级、服务内容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示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计费方式、收费依据和标准等有关事项。

物业服务的内容包括:管理、房屋设备运行、清洁、保安、绿化、日常维修。

业主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

第四十一条物业交付业主前,物业服务费、采暖费、电梯使用费由建设单位承担;物业交付业主后,由业主承担。

前款所指物业交付,是指业主收到书面交付通知并办理完相应手续。业主收到物业交付通知后在两个月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相应手续的,视为交付。

物业交付后,业主未实际入住的,按应交纳物业服务费数额的70%交纳费用。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设计为集中供热,业主要求停止供热的,应当在本供热期开始30日前与供热单位签订停热协议。停止用热的业主,应当按采暖费总额的50%交纳费用。可能危害其他用户用热或者影响室内公共设施安全运行的不得停止用热。

第四十二条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

(一)专有部分以单个业主作为最终用户;

(二)部分业主共有部分以该共有部分的全体业主作为最终用户;

(三)全体业主共有部分以全体业主作为最终用户。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等管理责任及有关费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前款所列单位不得强制物业服务企业代收本条第一款规定费用,也不得因物业服务企业拒绝代收有关费用而停止提供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委托代收本条第一款规定费用的,可以根据双方约定向委托单位收取手续费,但不得向业主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第四十三条物业服务合同届满前三个月,业主委员会应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时,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召开业主大会,决定并书面告知是否续聘原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大会决定聘用其他物业服务企业的,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合同届满后30日内做好交接工作。

第四十四条物业服务企业因物业服务合同依法、依约解除或者期满未续约以及依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继续从事物业服务等情形,应当退出物业服务项目的,不得以物业服务中的债务纠纷未解决、阶段工作未完成等理由,拒绝退出物业服务项目,并应当在履行规定退出程序的同时做好以下物业服务交接工作:

(一)移交物业档案和物业服务档案资料、物业服务用房;

(二)撤出物业服务项目中的物业服务人员;

(三)清退预收、代收的有关费用;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四十五条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下列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归全体业主共有:

(一)物业服务用房;

(二)监控室;

(三)按规划配建的非机动车车库(棚);

(四)绿地、道路、公共场所;

(五)开发建设单位以房屋买卖合同或者其他书面形式承诺归全体业主共有的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

(六)其他依法归全体业主共有的设施设备。

开发建设单位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归全体业主共有的房屋及其配套设施,由房产登记机关在房屋所有权登记簿上予以记载,并在管理区域内公示,但不颁发权属证书。

第四十六条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用途使用房屋专有部分,不得擅自改变。

业主、物业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遵守国家、省和市的规定以及管理规约。

第四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

建设单位在物业竣工验收前,应当按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2%的比例一次性向市、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选定的商业银行交存物业保修金,作为物业保修期间的维修保证费用。物业保修金交存、使用、管理和退还的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十八条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专项维修资金。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属全体业主共有,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物业管理区域内应缴存专项维修资金总额的30%时,业主委员会应当召开业主大会决定专项维修资金的续筹方案。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收取、使用、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利用物业的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获取的收益,归拥有该物业的全体业主共有,经营收益主要用于补充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经费或者其它事项。

第四十九条物业应当定期维修养护。物业出现按规定应当维修养护的情形时,业主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因维护、修缮等物业管理需要,必须进入专有部分的,业主、使用人应当提供方便。

第五十条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物业,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有关业主应当给予配合。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报经业主委员会同意或者直接按照管理规约的约定,代为维修养护或者采取应急防范措施,费用由责任人承担。有关业主不予配合造成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发生危及他人房屋使用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业主委员会,维修费用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第五十一条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在房屋内进行装饰装修;

(二)侵占、损坏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

(三)违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擅自改变物业规划用途或者外观;

(五)违反规定饲养动物;

(六)违反规定摆摊设点、占道经营;

(七)任意弃置垃圾;

(八)在建筑物、构筑物上涂写、刻画或者违反规定悬挂、张贴宣传品;

(九)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噪音;

(十)违反规定从事妨碍业主正常生活的经营活动;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二条物业服务企业发现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在物业使用、装饰装修过程中有违反有关规定以及管理规约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五十三条业主出租或者出售物业的,应当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将物业承租人或者买受人、出租期限以书面形式告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

第五十四条物业管理区域内依法设置机动车停放位的,应当符合国家交通设施安全标准的规定,不得占用消防通道和绿地、不得妨碍行人和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应当首先满足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或者使用人的需要。

业主大会决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场地车辆停放收取场地使用费的,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收取,并按约定支付代收酬金。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六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将物业管理区域符合业主大会成立条件的情况书面报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资料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不按规定缴存物业保修金的,由市、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交存;逾期不缴存的,自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万分之三的滞纳金,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未向区、县物业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统计报表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四款规定,未及时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专业单位报告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未办理物业服务承接查验手续或者对不符合承接条件的物业办理物业服务承接查验手续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拒不退出物业服务项目或者不按规定退出的,由区、县物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使用人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未予以劝阻、制止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原业主委员会未按规定时间移交其保管的文件资料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财物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移交。

第五十九条业主、物业使用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业主、物业使用人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一)、(二)、(四)项规定,在房屋内进行装饰装修的,侵占、损坏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以及擅自改变物业规划用途或者外观的,由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视其情节,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业主、物业使用人违反管理规约,损害其他业主、使用人合法权益的,相关业主、物业使用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第六十条市、区、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六十一条本条例有关专业用语的含义:

物业服务,是指业主与其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

物业使用人是指物业承租人和其他实际使用物业的非所有权人。

前期物业服务是指业主、业主大会首次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由建设单位选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的物业服务。

专有部分是指在构造上及利用上具有独立性,由单个业主独立使用、处分的物业部位。

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共用设施是指住宅小区或单幢住宅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住房销售价格的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暖气线路、煤气线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使用的房屋等。

第六十二条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西宁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六十三条本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退还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多缴税款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退还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多缴税款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附英文)
国税发[1994]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各分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现对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多缴纳税款的退还问题具体明确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改征增值税、消费税而多缴纳的税款,是指外商投资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加工或修理修配劳务,生产、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规定计算实际缴纳的税款,超出依照原《中华人
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和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及有关规定计算的应缴纳税款的部分。计算公式为:
当期多缴纳税款=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当期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款—工商统一税税款—特别消费税税款
工商统一税税款是指以外商投资企业当年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计数为计税依据,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涉外税务管理司国税外函[1994]009号《关于贯彻国税函发[1993]152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所附的工商统一税税目税率表计算出的税款(包括地方附加)。从事批发
、零售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其业务收入一律按3%的税率计算工商统一税税款。
特别消费税税款是指按照当年应税产品数量和国家税务局(89)国税流字第112号《关于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所列税目、税额和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税款。
二、外商投资企业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消费税的,其多缴纳的税款,按照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或消费税税款占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款总额的比例,分别计算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计算公式为:
应退增值税税款=当期多缴纳税款
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
× ------------------
当期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款总额

应退消费税税款=当期多缴纳税款
当期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款
× ------------------
当期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款总额
三、《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所说的“1993年12月31日前已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1993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工商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的经营期限”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批准的经营期限,不包括1994年1月1日以后办理的延长期;“5年”是指从1994年1月1日起至1998年12月31日止。#13四、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货物所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款超出按照原工商统一税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进口环节应缴纳税款的部分,原则上不予退
还。但是,对于个别的外商投资企业,为生产国内急需或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进口生产所需国内市场不能保证供应的原材料、零部件所多缴纳的税款,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作个案处理。
进口环节工商统一税的计算公式为:
进口环节工商统一税税款=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工商统一税税率
1-工商统一税税率
五、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货物,销售给出口企业出口的,不予退还因税负增加而多缴纳的税款。
六、外商投资企业应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主管涉外税务机关报送书面申请报告,填写《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增加退税申请表》(式样附后),同时附送增值税、消费税完税证复印件,经主管涉外税务机关审核,并报授权税务机关批准后,办理退还税款手续。
七、外商投资企业的年退税额在100万元人民币(含100万元)以上的,由国家税务总局审批;年退税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省级分局和计划单列市分局审批。
各省级分局、计划单列市分局,应于年度终了后60天内,将上年度退税情况汇总上报国家税务总局。
八、多缴纳税款的退还,原则上在年终后一次办理。年度退税额较大的,经省级分局、计划单列市分局批准,可按季预退税款,年终清算。个别企业因资金周转确有困难,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按月预退税款,年终清算。
九、外商投资企业应据实申报退税额,凡发现有申报不实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造成多退税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附:
一、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增加退税申请表
二、关于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
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增加退税申请表
( 年度)
纳税人登记号:
纳税人名称: 经济性质:
营业地址: 电 话: 金额单位:万元
------------------------------------
| | | | |工商统一税| |
| 主要货物或 |销售额|增 值 税|消 费 税|-----| 应 退 税 款 |
|应税劳务名称| |实纳税款|实纳税款|税率|税款| |
|------|---|----|----|--|--|-------|
| 1 | 2 | 3 | 4 |5 |6 |7=3+4-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主管涉外税务| |备 | |
|机关审核意见| |注 | |
------------------------------------
企业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年 月 日填
说明:(1)此表随书面申请报告一并逐级上报。
(2)生产小轿车的外商投资企业,应在此表“工商统一税”一栏后,加“特别消费税”栏,内容包括“税目,”“税款”。

附件:关于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有关问题的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小轿车销售管理和征收特别消费税的决定,经财政部审查同意,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对小轿车征收特别消费税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和进口小轿车的单位和个人,为特别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必须依照本规定缴纳特别消费税。
二、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税目和税额:
(一)小轿车
1、进口整车,其中:苏联、东欧地区进口的伏尔加每辆一万五千元,拉达每辆一万元,菲亚特126P每辆五千元,其他车每辆七千元;苏联、东欧以外地区进口车每辆四万元。
2、进口散件组装车,其中:天津夏利每辆一万元;其他车每辆二万元。
3、国产车每辆一万元。
(二)吉普车(包括变型车)
1、进口整车,其中:苏联、东欧地区进口的拉达2121、阿罗244每辆五千元;其他进口车每辆三万五千元。
2、进口散件组装车每辆一万五千元。
3、国产车每辆五千元。
(三)面包车(包括工具车)
1、进口整车每辆三万元。
2、进口散件组装车每辆一万元。
3、国产车每辆五千元(今年暂缓征收)。
税目和税额的调整,由国务院确定。
三、特别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单位税额×应税产品数量
四、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境内生产的应税小轿车,由生产者于销售时纳税;生产企业受托加工的,由受托者于交付货物时纳税;生产企业自产自用的,由生产者于交付使用时纳税。
进口的应税小轿车,由进口报关者于进口报关时纳税。
五、纳税人生产销售的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在销售价格之外向购货方收取;纳税人受托加工的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在加工费之外向委托方收取。纳税所收取的小轿车特别消费税应在发票上如实注明,并向税务机关缴纳。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缴纳。
纳税人进口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纳税人向代征机关缴纳。缴纳的特别消费税应在销售进口小轿车的价格之外向购货方收取,并在发票上如实注明。
六、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的减免:
(一)、出口的应税小轿车免征特别消费税。免税实行“先征后退”的原则,由出口者在报关出口后,退还已征的税款。有关退税手续,比照出口产品退产品税(增值税)的规定办理。
(二)、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外交代表机构和外交人员,免征小轿车特别消费税。
(三)、国家税务局确定的其他免税。
除上述规定者外,小轿车特别消费税一律不得减税、免税。
七、小轿车特别消费税由税务机关征收,有关征收管理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
进口小轿车的特别消费税由海关代征。
八、征收的小轿车特别消费税上交中央财政。
九、本规定自一九八九年二月一日起施行。其他文件与此有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CIRCULAR ON SOME CONCRETE QUESTIONS CONCERNING REFUNDING THE EXTRATAX PAYMENTS RESULTING FROM THE SWITCH-OVER TO THE LEVY OF VALUE-ADDED TAXAND CONSUMPTION TAX ON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21 April 1994 Coded Guo Shui Fa[1994] No. 115)

Whole Doc.

To the tax bureau of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the tax bureaus of various cities with independent
planning and various sub-bureaus of the Offshore Oil Tax Administration:
In the spirit of the State Council Circular On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Levy of Applicable Value-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and Business Tax on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questions concerning refunding the extra tax paid b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fter the change-over to the levy of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are hereby clarified in detail as
follows;
I. The extra tax paid b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due to
change-over to the levy of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refers to
the actual tax payment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Value- Added Tax,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sumption
Tax and related stipulations for the goods sold, product processing and
labor services provided such as repai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axable
consumer goods on a commission basis b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that
surpasses the part of payable tax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Draft), Regulations O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Levy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issu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as well as related stipulation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is given as follows:

Current extra tax payment
= current actual payment of value - added tax +
current actual payment of consumption tax -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payment -
special consumer tax payment

The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payment refers to the
tax payment (including local surcharge) work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able of tax items and tax rates of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attached to the Circular On Questions Concerning Implementing the
Document Coded Guo Shui Han Fa [1993] No. 152, a document of the Foreign
Tax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coded
Coded Guo Shui Wai Han [1994] No. 009, which i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ed total of the sales volume of the current year and tax on the
sale item. For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engaged in wholesale and retail
sale business,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payment on their
business income is all calculated at a 3 percent rate.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payment refers to the tax payment work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quantity of current taxable products and the
tax items, tax value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as listed in the Regulations
o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Levy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a documen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coded (89) Guo Shui
Liu Zi No. 112.

II. For the overly paid tax by th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which
pays both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the tax reimbursement for
the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shall be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current value- 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actually paid in the total value of the current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actually pai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is given as follows:

Refundable VAT = Current extra tax payment X

Current actual VAT payment
-----------------------------------------------------------
Total value of current actual VAT & consumption tax payment

Refundable consumption tax = current extra tax payment X

current actual payment of consumption tax
-----------------------------------------------------------
Total value of current actual VAT & consumption tax payment

III. "Th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pproved to be established
before December 31, 1993" as mentioned in the Circular On Questions
Involved in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Levy of Applicable Value-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and Business Tax
on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refer to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which had perform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before December 31, 1993: "The approved
operational period" refers to the operational period approved by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excluding the period
extended after January 1, 1994; "The five years" refers to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1, 1994; "The five years" refers to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1,
1994 to December 31, 1998.
IV. That part of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paid for the
imported goods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that exceed the payable tax
for imports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stipulations of the
original Regulations Concerning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shall not be refunded in principle. However, for the extra tax paid by
individual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for the raw and semi-finished
materials and spare parts and components needed in production but the
supply of which cannot be guaranteed o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mpor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oducts which are urgently needed at home or the
development of which is encouraged by the state, may be dealt with as an
individual case with approval from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on
imports is given as follows: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 commercial tax on imports =

Duty - paid value + tariff
-------------------------------- x
industrial & commercial tax rate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 commercial tax rate

V. For the goods produced b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and sold to an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 for export, the extra tax payment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tax burden shall not be refunded.
VI. A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shall,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end
of the Year, send a written application report to the competent
foreign-related tax authorities,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for Tax
Reimbursement Due to Increased VAT and Consumption Tax Burden (attached at
the back), at the same time it shall send a copy of the VAT and
consumption tax paid certificate, after the application has been examined
and verified by the competent foreign-related tax authorities and approved
by the authorized tax authorities, the enterprise shall perform the
procedures for tax reimbursement.

VII. The annual tax reimbursement amount of a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that exceeds 1 million Yuan (including 1 million Yuan) shall be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an annual
tax reimbursement amount that is below 1 million Yuan shall be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the provincial-level sub-bureau and sub-bureau of cities
with independent planning under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The various provincial sub-bureaus and sub-bureaus of cities with
independent planning shall, within 60 days after the end of the year,
submit a report 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tax reimbursement of the previous
year to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VIII. The refunding of extra tax payment shall be handled lump sum in
principle after the end of the year. If the annual tax reimbursement
amount is large, it may be refunded on a quarterly basis and settlement
made at year-end with approval from the provincial-level sub-bureau or
sub-bureau of cities with independent planning. For individual enterprises
which really have difficulty in turnover of funds, with approval from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tax can be refunded in advance on a
monthly basis and settlement be made at year end.
IX. A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shall accurately declare the amount
of tax reimbursement, if more tax payment than required resulting from
inaccurate report or the adoption of illegitimate means is discovered, the
matter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stipulations of the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x.
Appendices: I. The Application Form of Tax Reimbursement Due to
Increased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Burden
II. Stipulations O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Levy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Law-5

Appendix I:

Application Form of Tax Reimbursement Due to Increased
Value-Added Tax and Consumption Tax Burdens
(Year)
Registration Number of Tax Payer:
Name of Tax Payer: Economic Nature:
Business Address: Tel: Unit of Money: 10000 Yuan
---------------------------------------------------------------------
Name of Sale Actual Actual Consolidated Refund-able
major volume VAT consumption industrial & tax amount
goods or tax tax commercial
taxable payment payment tax
labor ----------
service Tax Tax
rate payment
-------------------------------------------------------------------
1 2 3 4 5 6 7 = 3 + 4 - 6
-------------------------------------------------------------------
-------------------------------------------------------------------
-------------------------------------------------------------------
-------------------------------------------------------------------
-------------------------------------------------------------------
Total
-------------------------------------------------------------------
Opinions based on examination & verification
by competent foreign-related Remarks
tax authorities
-------------------------------------------------------------------
Responsible leader Responsible leader Filled on xx day,
of enterprise: of finance: month year
Notes:
I. This written application report shall be submitted to each upper
level
II.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edan
cars shall add a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Column after the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 Commercial Tax" Column of this application form, its contents
include "tax items" and "tax payment."

Appendix II:

Regulations O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Levy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April 1, 1989 Coded (89) Guo Shui Liu Zi No. 112
To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to various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and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Council decis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sales of sedan cars and the levy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and having been examined and agre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reported to the State Council for approval, the Circular concerning the
levy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is hereby issued as follows:
I. A unit and individual who engage in the production and import of
sedan car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e the
tax payers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ax
payers) who shall pay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Regulations.
II. Items and amounts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1) Sedan cars
1. Imported whole cars, of which Volga imported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East European Region is taxed 15000 yuan
each, Lada 10000 yuan each, Fiat 126P 5000 yuan each, other cars 7000 yuan
each; cars imported from regions outside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are taxed 40000 yuan each.
2. Cars assembled with imported parts, of which: Charad of Tianjin is
taxed 10000 yuan each; other cars 20000 yuan each.
3. Domestically produced cars are taxed 10000 yuan each.
(2) Jeeps (including trans-shaped cars)
1. Imported whole cars, of which the Lada 2121, Aro 244
imported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the region of Eastern
Europe are taxed 5000 yuan each, other imported cars 35000 yuan each.
2. Cars assembled with imported parts are taxed 15000 yuan each.
3. China-made cars 5000 yuan each
(3) Coaches (including tool cars)
1. Imported whole cars are taxed 30000 yuan each.
2. Cars assembled with imported parts are taxed 10000 yuan each.
3. China-made cars are taxed 5000 yuan each (the levy of tax is
postponed for the time being this year)
Readjustment of tax items and tax amount is determin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II. The formul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ayable amount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Payable tax amount = unit tax amount x the amount of taxable products

IV. Tax-paying link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For
taxable sedan cars produced within China, tax is paid by the producer at
the time of selling; for cars processed on a commission basis by the
productive enterprise, tax is paid by the assignee at the time of
delivery; for cars produced by the productive enterprise for its own use,
tax shall be paid by the producer at the time of commissioning of the car.
For imported taxable sedan cars, tax shall be paid by the import
declarant at the time of customs entry.
V.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the sedan cars produced and sold by
the tax payer shall be collected by the tax payer from the purchaser, with
the selling price excluded;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the sedan cars
processed by the tax payer on a commission basis shall be collected by the
tax payer from the consignor, with the processing charges excluded. The
tax payer shall accurately indicate on the invoice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he collects on sedan cars and pay it to the tax authorities.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the sedan cars produced by the tax
payer for his own use shall be paid by the tax payer to the tax
authorities.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the sedan cars imported by the tax
payer shall be paid by the tax payer to the tax-levying agency.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thus paid shall be collected from the purchaser,
with the sedan car import price excluded, and shall be accurately
indicated in the invoice.
VI. Reduction and exemption of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1) Taxable sedan cars for export are exempt from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The principle of "levying first and refunding later" is introduced
for tax exemption. The tax already levied shall be refunded after the
exporter has declared export. Related procedures for tax reimbursement
shall be performed in light of the stipulations concerning the refunding
of product tax (value-added tax) for the export products.
(2) Diplomatic agencies and diplomats who enjoy diplomatic privileges
and diplomatic immunities are exempt from e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3) Other tax-free items determin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Except for the above-mentioned stipulations,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shall, without exception, not be reduced and exempted.
VII.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sedan cars shall be collected by
tax authorities, related matters concerning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cerning th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x.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on imported sedan cars shall be collected
by the customs on a commission basis.
VIII. The special consumption tax levied on sedan cars shall be
turned over to the central financial department.
IX. These Regulations goes into effect on February 1, 1989, if other
documents contradict these Regulations,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e acted
upon.



1994年4月21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科发高字[2000]5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教育厅(教委),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加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和管理,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办法》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加速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科技部、教育部将根据这一试行办法,于明年一季度首先对15个试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估,对其中进展较好的正式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请各试点单位抓紧准备《评估申请报告》,经所在地省级科技、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一式十份,于2001年1月底前报送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附件: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大学科技园持续发展,做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学科技园是指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把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的机构。它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第三条 科技部、教育部负责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归口管理,并成立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组织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认定和考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进本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并负责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组织申报和日常指导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报、评估与授牌程序





  第五条 通过自我评价,认为基本具备条件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建的大学科技园,可以申报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六条 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应认真填写《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申请报告》(详见附件一),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措施后,在每年2月份共同行文将《申请报告》一式十份报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原则上可申报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七条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收到申请报告后,组织专家组根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 (详见附件二)对提出申请的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估。


  第八条 指导委员会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进一步审核,提出建议名单并报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批准后,对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标牌,并列入国家相应计划予以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标牌由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


  第九条 凡申请评估的单位经国家评估未予批准的,原则上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三章 管理与考核





  第十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统计年报制度。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二月将上年度科技园建设进展报告和统计报表报送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抄报全国大学科技园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一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动态评估制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依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每二年进行一次评估。


  第十二条 根据评估意见,经指导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教育部对成绩优秀的大学科技园子以表彰;对发展不良、管理不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责令其限期整顿。经整顿无效者,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资格。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申请报告(封面样式)



             ×××国家大学科技园

  所在地:
  申请单位:
  主管部门:
  负责人:
  电  话: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电子信箱:
  申请日期:.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申请报告
               (编制大纲)



  一、在建大学科技园基本概况(地点、孵化场地、商业计划、市场策划、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功能,风险投融资能力。已进驻有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财税、法律等服务、具有一定商誉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投融资机构情况)


  二、大学科技园依托的大学或大学群体的科技实力(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科技产业发展情况)


  三、依托大学领导对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重视程度(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激励高校科技人员与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切实措施、效果)


  四、地方政府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的环境条件(用地、基建、通讯等基础设施及金融、财税等配套优惠政策、管理指导作用)


  五、在建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领导班子和运行机制)


  六、大学科技园业务方向和发展规划


  七、国际合作及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情况


  八、在建大学科技园绩效(在孵企业和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机构、企业性质、年技工贸总收入、利税、就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附件二: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




  一、依托大学条件和政策措施
  1.学校资源对科技园开放度
  2.对师生兼职创业的激励政策措施
  3.科研开发基地、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
  4.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及专利数量
  5.科技产业规模及收益
  6.其他


  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1.组织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情况
  2.对科技园的财税扶持政策
  3,用地、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支持情况
  4.资金投入情况
  5.其他


  三、科技园规划和建设
  1.发展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2.园区建筑面积
  3.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
  4.信息、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程度
  5.其他


  四、科技园创业环境
  1.现有孵化场地面积
  2.风险投融资能力
  3.工程类研究开发机构数
  4.商务、市场、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能力
  5.其他


  五、科技园发展绩效
  1.在孵科技企业数
  2.孵化育成企业数
  3.园内企业技工贸总收入
  4.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数
  5.科技园自身收益
  6.其他
  指标编制的原则说明:1.体现导向性。引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基地。2.突出重点,指标少而精。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4.动静结合。既评价发展现状,也评价建设和发展速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指标,以适应国家大学科技园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要求。5.体现分类指导。用统一指标评价,根据需要分类公布评价结果。